在汽车零部件组装行业,线缆组装行业,手机组装行业做过多项目,总结发现虽然客户所处行业不同,企业性质也有差别,但控制需求基本类似,实际程序编写的时候重复率非常高,尤其是底层的基本控制,更是一摸一样。
后来总结一下,编写了一个大概的框架,也用这个框架做的几个项目,编程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做填空题一样简单,所有的空白填好了,程序也完成了,确实大大提高效率,程序的可读性非常强,大幅减少调机时间。
测试框架采用的三菱Q系列PLC,软件使用works2结构化编程,相关的底层功能块或者框架会陆续开放出来,以免大家都重复造轮子的基本工作。
开放出来的功能块大部分都经过现场实际项目验证,都是项目提出来的精华,少数特殊情况没验证的也都模拟测试过。有些功能块考虑执行效率及PLC本身的存储空间做了精简,特别删除了很多的输入防呆判断,使用时注意确保输入在范围内。
框架定义了基本的手动模式,自动模式,空运转模式(耐久模式),清料模式(流切模式),点检模式(产线有检测仪器时使用),多品种配方,自动统计产量,良品率,与上位机数据接口完善。
使用PLC记忆追踪物料状态,物料状态随物料一起从上工位传送到下工位,NG品后,后续工位可直接跳过,直到NG收集区。
上位机数据采集部分已经做成标准程序MESEyes,只要填写相关的PLC地址,即可完成产品的加工检测数据追朔,底层驱动可兼容几乎所有PLC,如有特殊仪表也可联系驱动开发。
PLC程序底层包含QD70,QD75,单线圈电磁阀(后优化程序,将单线圈阀门的功能也用双控阀的功能块来实现,简化底层功能块数量),双控阀,数字量输入滤波,模拟量输入一阶滤波,比列,PID调节,串口通讯,以太网通讯 等。
框架如果做越细,项目实施起来越简单,但是灵活性越差,只能用于一个行业或者一类设备。框架做的粗糙,项目实施时工作量越大,但是项目足够灵活,变化多端,能够适应不同行业,不同设备生产线,目前框架也在不断优化调整中。
关与上位机接口部分的介绍也可参考这里